“提升1號調節棒至頂部”,“提升2號調節棒至180毫米、220毫米、230毫米……”, 隨著中國實驗快堆主控室內越來越急促的滴滴聲,在場所有人的心也被緊緊提起。2010年7月21日9點50分,源量程周期穩定在100秒達兩分鐘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長利宣布:“中國實驗快堆首次實現臨界!”頓時,主控室內響起熱烈的掌聲,大家歡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CEFR)達到首次臨界。這是我國核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意味著我國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我國因此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快堆技術的國家之一。
國務院參事石定寰、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巡視員耿戰修、國家核應急辦副主任許平、國家財政部國防司副司長陸素娟、國家核安全局核安全管理司副司長周士榮、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黃鸝、北方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副主任李宗明,以及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雷增光等人見證了臨界時刻。臨界后的座談會上,大家紛紛表達了見證快堆臨界的激動心情,訴說了與快堆風雨同舟的不解之緣,高度贊揚了快堆建設者的獻身精神、創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并希望科技人員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座談會上,楊長利激動地說:“臨界是實驗快堆最重要的一個節點,它標志著中國人掌握了快堆技術?!彼貏e感謝中國實驗快堆的支持者、開拓者、建設者和合作者,并表示,我國快堆發展擬采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實驗快堆—示范快堆—大型商用快堆,建造中國實驗快堆是我國快堆發展第一步。下一步,中核集團將加快推進中國示范快堆的建造,并以此為契機,推動我國鈾钚混合燃料制造技術等配套技術的發展,逐步建立我國先進核能體系。
中國實驗快堆是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也是中核集團第四代核能技術研發的重點。該堆采用已在美、法、俄、日等少數幾個核能發達國家有多堆運行經驗的鈉冷快堆技術,其熱功率為65兆瓦,電功率20兆瓦。
據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部副主任孫禮亞介紹,快中子反應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首選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發展方向。其形成的核燃料閉合式循環,可使鈾資源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也可使核廢料產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減少,實現放射性廢物最小化。
快堆工程部總經理張東輝介紹說,多年來,中核集團一直堅持自主創新,自主完成快堆概念設計、初步設計、施工設計及建筑、安裝調試工作,初步建立起鈉冷快堆技術的研發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全面掌握了快堆物理、熱工、力學以及總體、結構、回路、儀控、電氣設計技術,取得了以鈉工藝為代表的一批自主創新成果,申請了百余項專利,還實現了高達70%的設備國產化率。通過快堆項目實施,中核集團建立了快堆工程研發中心,成為我國唯一的快堆技術研發基地,為我國快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多年發展,中核集團已經具備了30萬千瓦、60萬千瓦、100萬千瓦核電站自主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的能力,并開發出了核電自主創新品牌。中國實驗快堆的成功臨界也標志著中核集團已經完全具備了四代核能技術研發能力。(孔美榮 才春梅 文/胡鋼 影)
中國實驗快堆首次成功臨界